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建院58周年,招商交科旧貌换新颜

2023-05-17 14:19:00 浏览量:
2023年5月17日是招商交科建院58周年纪念日,由招商交科景观建筑团队打造的“1965内迁文化园”,正式竣工亮相。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去感受新变化。
本次园区更新提升主要围绕“内迁精神”主题,以院史陈列馆和海棠秋池广场作为公司历史灵魂的承载,展现招商交科“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应国家所需”的内迁文化精神,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是招商交科前身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自1965年从北京内迁至重庆,至今58年奋斗成长的历史见证。
设计团队将入口水景、璞真楼、毓秀楼、桥梁结构实验室、思源楼、海棠秋池广场、1965科创大道纳入整个园区更新打造中,着力呈现三个特色园区。
 
 
 
一、集中展现企业文化的园区——招商交科作为招商局集团唯一在渝二级企业,大型科技型企业,时刻牢记新时代招商局信条,以高标准行为准则教导广大员工牢记“交通科技引领者”的企业愿景,奋力书写招商交科新篇章,对外展现招商交科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二、营造牢记历史的园区——设计上结合建筑和场地的年代和特点,采用依山就势、修旧如旧的手法,选择新旧材质的融合,保留记忆,提升环境品质,唤醒场地的记忆。
建筑立面上营造青砖灰墙呼应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历史氛围,拱券长廊营造时光长廊氛围感,增加了建筑楼名牌设计点睛,彰显文化的厚重与底蕴;海棠秋池广场在保留原有水池条石的基础上,在铺装上补充了园内老条石,映衬出历史的斑驳,延续园区的年代感。
利用原来的老防空洞设置了1965咖啡屋,在这历史感浓厚的园区中品上一杯1965交科文创咖啡也是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打造绿色低碳园区——设计利用场地高差,应用招商交科自己的科技成果,设置了光草坪、海绵花园、生态花境、透水铺装、健康步道、光伏发电等。
沿科创大道拾级而上,多层次的草坪花溪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成为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的溪流海绵绿色景观。人行道采用自主研发的高透水性铺装,做到爆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打造园区招商交科健康步道,引领园区阳光健康新风尚。建筑屋面增设光伏发电,采用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降低建筑能耗。
 
 
内迁园区各历史建筑
 
璞真楼(原机助楼),建设目的是用于计算机辅助研究室,当时里面放置了非常先进的大型计算机设备,为全院各单位提供计算服务,曾为交通部JT6120大客车车身、底盘等重要部件提供计算服务,后因计算机设备更新迭代,不再集中设置计算机功能房,因此该栋楼改为办公楼。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层意思,首先,就建筑本身,从原来的工业风建筑,到三线建设建筑样式的转变,使其更具历史感,返璞归真;其次,时刻提醒交科人,做科研需啊哟求实求真,以质朴的精神,求得真知,再续交科荣耀;三,璞玉经过仔细打磨方得美玉,交科的传统业务是修路桥、建隧道,但在科技内核的支持下,也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了交科智慧。
 
 
毓秀楼(原库房),原建筑是旧时库房使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需提前购置和存放水泥、钢材、有色金属等等材料,因此建设该栋小楼。后面慢慢不需要仓储功能,就用作办公。在内迁文化园区中,该楼是建筑群里非常小而灵秀的建筑,周围香樟树环绕,环境优美,钟灵毓秀,寓意我院孕育出更多优秀美丽的交通作品和优秀人才专家。
 
 
思源楼(原条保中心楼),建院时是为了保养单位各类车辆所修建的车间,在80年代改成了中试车间,为科研试验加工试件,或者研究成果的成品加工等,后因需求较少改做办公楼和医务室。名字由来主要考虑院史陈列馆建于楼栋内,饮水思源,追忆过往,永远铭记老前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开拓精神之意。
 
 
桥梁结构实验室,1965年单位搬迁至此时,是原河运校所在地(后搬迁合并至交通大学),后在1975年根据交通部文件要求公司对该楼栋以及库房(现在的思源楼)进行改建,算是单位现留存最早的一批建筑,并和职工食堂一起被重庆市评定为南岸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这里也是桥梁结构实验室最早的所在地,做了大量桥梁结构的试验,为中国桥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大家打卡1965内迁文化园区,快去朋友圈晒一晒你的美照吧。
 
 
听说园区夜景别有一番韵味,敬请期待!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招商局大厦

电话:+86 23 62653000(办公室)+86 23 62653018(战略客户部)

传真:+86 23 62653408(办公室)+86 23 62653137(战略客户部)

电子邮箱:cmct@cmhk.com

邮编:400067

官方微信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