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人物榜|温辉波:防灾减灾与时间赛跑
在交通运输行业,凡是冠以抢险的任务,基本都是高风险、任务重的工作。首先是时间紧,灾情一旦发生,抢险工作必须争分夺秒;第二,承担抢险任务无价钱可讲,必须把责任担当放在第一位;第三,必须有一支高技能、勇于奉献的科技队伍承担抢险任务;第四,要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温辉波便是招商交科科技抢险团队中的一员。
温辉波(右二)正在项目现场踏勘
交叉学科融合研究
应急抢险长缨在手
温辉波,2012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岩土工程设计、科研、防灾减灾等工作。温辉波团队以岩土工程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防灾减灾工程的现有技术得到提升和创新发展。他主持研发的岩土工程智能化新技术在防灾减灾方向推广应用,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边坡应急抢险新技术一体化综合应用方面,将监测、设计、施工进行有效的信息化联动,真正实现了动态化设计、信息化施工,让应急抢险一体化技术落地到实际项目中。
温辉波(左二)在办公室讨论设计方案
截至目前,温辉波已主持完成重庆綦万高速公路、广东梅平高速公路、重庆奉溪高速公路等工程的边坡抢险勘察设计、咨询、监测项目100多项,期间获得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二等奖1项,参编了《公路边坡智能监测技术规程》《土工袋应用技术规程》等两部技术规范,并入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灾情就是命令
抢险必须争分夺秒
2023年某高速公路边坡发生大面积滑塌,造成道路中断,多辆行驶车辆受损。招商交科道路与岩土工程研究院立即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抢险勘察设计工作。因该边坡为顺向岩质边坡,现场工作条件十分不利,为了保障现场抢险施工安全的同时快速判定边坡稳定状态,温辉波提出在该边坡采用应急抢险一体化技术方案——即利用智能化监测技术、联动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测绘,结合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这项建议得到业主及现场其他专家的一致认同。
温辉波(左一)在施工现场提供技术服务
温辉波带领团队立即于当天完成主要监测设备安装,并实现数据采集上传。有了现场监测设备的实时监测,施工技术人员对坡体稳定和变化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根据坡体稳定性状态变化,及时调整开挖及清理位置的施工顺序,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很快实现了临时通车;同时,设计人员根据现场开挖形态、坡体稳定性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了处治措施,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施工、动态化设计。应急抢险一体化的应用,为高速公路边坡应急抢险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不怕苦和累
让新质生产力发挥最大效能
2024年,收到业主单位委托,温辉波被委以边坡风险评估及应急抢险重任。当时,他还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工作,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奔赴陕西省榆林市,与项目团队成员汇合,立即投入抢险工作。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又因广东省新项目亟需设计负责人到场作设计指导,他便兼顾两个项目,并不停在项目间奔波。在这一场场和时间赛跑的抢险工作中,温辉波带领设计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有条不紊地开展设计工作,两边项目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受到业主单位的多次好评和认可。
温辉波表示:“防灾减灾工程随着高科技快速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充分利用已有新技术,努力进行跨专业的融合、交叉研究,提升整个防灾减灾工程的技术能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还会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依然坚持热爱这个行业,致力于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关书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