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招商交科建院60周年 | 近悦远来聚英才

2025-05-14 10:20:12 浏览量: 0

       长江之畔,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交科)的院史陈列馆内,一幅记录着西南“大三线建设”时期的老照片诉说着历史的厚重。


微信图片_20250519102545


      从1965年的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起步,一代又一代招商交科人秉承着“内迁、改革、创新”的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在交通科技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历经六十载积淀,这支最初不足百人的团队已成长为拥有21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研发平台和828名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中,“人才强院”始终是其最鲜明的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 筑牢制度根基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招商交科从战略全局与长远发展的高度,将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关键一环,系统性、前瞻性地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招商交科迅速行动,于10月制定《招商交科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五年行动方案》,聚焦“人才存量如何激励、人才增量如何引进、人才服务如何提升、人才环境如何优化”4个核心问题,细化工作举措,着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吸收引进、开发使用、成果产出、服务保障5项工作能力。

      2022年,《招商交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方案》出台,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目标,瞄准院士、大师、各类国家级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开展靶向培养,并制定科研与设计双梯队培育路径。2023年,招商交科又紧接着修订《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大幅提升高层次人才待遇保障。

      在顶层制度的引领下,招商交科2023年入选重大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2024年再添两席。目前拥有院士1人,重大国家级人才计划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3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招商交科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通过发布联系服务专家信息表,明确每位公司领导对接的专家,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和慰问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专家切实感受到公司对人才的尊重与关怀。”招商交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科技奖励制度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抓手。招商交科制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科技成果奖励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强化人才分类激励,为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专项攻关任务的科技人才设立专项任务津贴或“薪酬包”,引导荣誉、薪酬等资源向优秀人才倾斜。


微信图片_20250514093715

       “我所在的团队拥有300万元自研经费,科研人员可根据兴趣和业务需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据招商交科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家李科介绍,在优越的政策环境下,该中心瞄准水中悬浮隧道这一世界前沿科技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在此方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作出突出贡献。


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专业实力

       招商交科数字交通与智慧城市研究院实验室里,整齐排列的设备有规律地闪烁着指示灯。“智能车路协同”团队技术负责人叶青站在屏幕前,全神贯注地分析着数据信息。

       自2018年进入招商交科至今,他从一名新手成长为高级工程师,获得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15项。“公司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在这里我能充分发挥所长,实现我的科研理想。”叶青说。

       据了解,为使人才各展其长,招商交科创新采用分类培养、搭建梯队的培养模式,将人才分成科研、设计、管理、经营四类,实施差异化培养,同时借鉴“雁阵模式”,以高层次人才为“头雁”,通过“传帮带”引领青年人才成长。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有平台,才有成长的空间。依托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路隧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工程与防灾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实验平台,以及数字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新型跨界创新创业平台,招商交科积极为青年人才提供接触顶尖专家、了解前沿技术的机会。

       “大项目大工程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招商交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我们让人才积极参与到重大项目工程中去,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磨练、不断精进。”

       据叶青介绍,目前他已作为主研人员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工程应用项目等10余项,在带领团队开展车路云协同精准感知与安全控制、信息可靠交互与规模化测试等创新工作的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科研能力得到极大锻炼。

       来自招商交科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院的曹鹏也表示:“我参与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建设、深中通道钢壳沉管隧道建设等工程项目要求都很高,在技术攻关的过程中我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在和行业顶尖专家的交流中不断学习,对自身能力提升有很大助益。”


三管齐下留人 凝聚发展合力

       留住人才是人才工作的“后半篇文章”。“事业、待遇、感情三管齐下,才能构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让人才真正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招商交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事业留人,源于交通人特有的使命担当。从秦岭终南山隧道贯通天堑,到墨脱公路穿越雪域高原;从港珠澳大桥凌空飞架,到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文莱淡布隆大桥跃然海上……一个个重大工程背后,跃动着招商交科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滚烫初心。


微信图片_20250514093719


       当年轻工程师见证亲手设计的桥梁建成通车时,先辈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便具象化为“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自豪。“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感召,让一代又一代招商交科人甘愿化作铺路石,扎根交通强国事业。”招商交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如今,面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招商交科积极谋划,聚焦新兴领域推动转型升级,让传承六十载的交通使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不断释放出强劲的事业感召力。据介绍,招商交科主动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尖兵,以广阔的事业平台与创新生态,吸引青年才俊投身交通科技事业。

       待遇留人,体现在精准的保障体系中。招商交科创新周期薪酬制度,通过动态调节模式,平衡项目淡旺季收入差异,保持人才待遇稳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五险二金”、弹性福利等多元保障体系,全方位提升人才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感情留人,是藏在细节里的温度。针对员工的专业短板与职业规划,招商交科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鼓励员工攻读在职学位,同时让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青年员工结对,搭建起“一对一”的学习快车道。此外,招商交科还将关怀延伸至员工生活,为员工子女提供入学帮助等,真正将“家”的温暖融入员工生活的每个角落。

       “公司给了我太多惊喜。”曹鹏感慨道,“入职之初,公司就鼓励我积极参加团委选举,在组织活动、服务同事的过程中,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后来,公司又推荐我到四川大学攻读工程博士,让我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这些‘关键小事’最能暖人心,让人舍不得离开。”


微信图片_20250519103920


       六十载风雨兼程,“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的箴言在招商交科化作生动实践。从西南“大三线建设”时期的拓荒者,到新时代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创新的尖刀连,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初心。面向未来,招商交科将以更开放的胸襟、更科学的机制、更温暖的情怀,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以人才的学习曲线全面支撑企业的“两条曲线”,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


03B20250514C_l (1)_00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招商局大厦

电话:+86 23 62653000(办公室)+86 23 62653018(战略客户部)

传真:+86 23 62653408(办公室)+86 23 62653137(战略客户部)

电子邮箱:cmct@cmhk.com

邮编:400067

官方微信号

官方抖音号